nothing.jpg
中文 | English
曾小俊(生于1954)
履历
曾小俊的画给人的第一印像是中国传统书法笔触所表现出的浑厚而强大的潜在能量。精鉴奇枝异木,善藏古典中式家具与文人清玩,在他投入创作时擅用细腻精致的笔触探索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追求当代文人的理型。师法宋代范宽和郭熙的巨幅山水画,明代画家沈周和文征明的文人山水。观看十七世纪髡残迥异于以往山水画的新法,和二十世纪黄宾虹的笔调。对中国古代家具、供石、文人清玩的钻研和热爱进一步陶冶曾小俊的思想和精神。受传统文人文化的熏陶,曾小俊滋长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他领悟到笔端染的除了水墨外还要有精神。兼容技法和精神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下笔有神才能为画作注入生命,形成艺术的精髓。

曾小俊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文革期间停办后的第一届新生,竞争非常激烈。经过严格的考试,曾小俊被特艺壁画系录取,同时学习中国及西方绘画。他于1981年毕业,1983年移居美国。在美国,他经常参加各种画展,多次获奖并获得评论界的称赞,他的作品也广泛为个人和博物馆收藏。1997年回到北京居住。曾小俊的画室位于北京旧城区一座传统四合院的围墙内。他的古董画桌上摆满了古代文人墨客收藏的文玩。背景音乐是“新时代”。在这样环境中,曾小俊感到最自在,他最近的作品表达了自信和勇气。虽然扎根于当代世界,曾小俊在绘画时却往传统寻找灵感。他创造了看待旧主题的新方式,以及捕捉自然世界的新表达方式。曾小俊的绘画达到了在他这个年龄很少有艺术家能达到的成熟和精致。他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包括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举办的“新墨:中国传统的十种不同”。

画家的话-曾小俊
年轻的时候,我试图通过素描捕捉我所看到的一切。仿如一座大山挡在我面前,越看它,它显得越充实和迷人。然后我开始学习中国水墨画。那时我们的资源有限,只有自然可以写生。很简单,没有杂念,那时我相信自己是注定当画家的。有一次我在贵州的一个偏远村落,右手拿着两支毛笔,一支用来勾勒轮廓,另一支作水墨渲染,画村庄、村舍、村妇和孩子。纸上的村庄对我来说就像原来的土地一样熟悉。那一刻我才明白,宋元山水画的不仅仅是人与环境的互动,而是对人的灵魂的礼赞。

我一直缅怀古老村庄,尽管我并没有真正住在那里,也许是因为我对传统的热爱。几十年来,我专注绘画山水、树木和石头,从速写到写意,再到抽象,再回到写意。吸引我的画面是那些让我入迷至忘我的。作为一个画家,我开始向往永恒。对我来说,艺术是一棵树,叶会落,根仍深。新叶从旧破口中长出,叶会变会枯萎,但根永远在。我努力开拓新的领域,但发现自己在原来的位置根深叶茂。这不是穿越,而是复兴传统。

一向流行反传统,而我不管怎么说却喜欢回到传统。我试图从看似扑朔迷离的现实中捕捉到自然的本质。问题是哪个是真:看到的或是感觉到的。